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幅相传为南宋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画院待诏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图上描绘的四个人为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他们是南宋中兴时期,也就是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
张俊,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的出名,主要是因为一顿饭。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张俊请宋高宗吃了一顿饭。张俊这顿饭里,光甜品就上百种,汤三十种,下酒小菜二十多种……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的。
他敢如此高调地请皇上吃饭,可以证明两件事:第一,皇帝对他十分恩宠;第二,他敢明目张胆地贪污腐败。据说他家所占的田地遍天下,所收取的租米相当于绍兴全年财政收入的两倍以上。他家的银子堆积如山,为了防止被偷,张俊命人将银子铸成一千两(五十公斤)一个的大银球,名叫没奈何,意思是小偷搬不走它们,全都拿它们没办法。
张俊起初只是一名弓箭手,因为弓马娴熟当了一名下级军官。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包围榆次,宋军主帅战死,张俊率兵突围,斩杀金兵五百余人,自此崭露头角。此后他因军功屡获升迁,官至拱卫大夫。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金人俘虏,张俊拥立康王赵构,从此成为赵构的亲信。从赵构即位起,他又多次讨平叛军和起义军,升为节度使。在后来的明州之战中,张俊多次击败金兵,特别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春的柘皋之战,张俊的部下王德与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完颜宗弼所率的十万大军。
四月,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于是主动交出兵权。不久,宋高宗收回了韩世忠与岳飞的兵权。为了保自己的平安,他协助秦桧做伪证,制造了岳飞的冤案。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张俊死,终年六十九岁。
鉴于张俊的污点,有人认为他的位置应该由吴玠(见本书“鏖战西南”)代替。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他的主要功绩,在于平定国内叛乱与征战西夏、伪齐。但是在与金兵的交战中,他的主要作战方针就是——逃跑。他之所以能成为中兴四将之一,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起兵勤王。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首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三千勤王。可是还没到开封,北宋就已经灭亡了。
从宋高宗赵构即位到渡江南逃,刘光世先后讨平山东李昱,击败张遇、李成。不过,到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军五百骑兵追至天长,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
建炎四年(1130年),金将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建炎十年(1136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俊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
刘光世不但畏惧金兵,而且治军不严,手下收编的流寇、叛军虽然数量多,但是军纪败坏。此外,他还常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被罢为万寿观使。他被贬官之后,所部五万余人投降伪齐的就有四万多。绍兴十二年(1142年),刘光世死,终年五十四岁。
鉴于刘光世的不良记录,有人认为,中兴四将中他的位置应该由名将刘锜代替。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今陕西绥德)人。他的妻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巾帼英雄梁红玉。韩世忠被认为是中兴四将中功劳最大的人。韩世忠真正出名是在平定方腊起义的时候穷追不舍,杀入方腊的最后据点清溪峒,并亲手俘虏了方腊。苗刘兵变之时,他先是率兵勤王,从叛军手中救下了宋高宗,接着又助高宗平定国内叛乱。在与金兵交战时,他屡立奇功,著名的黄天荡大捷、大仪镇大捷皆出自他手。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高宗南逃。金兵抢掠之后,即将撤兵,韩世忠驻守松江、江湾、海口一带,设下伏兵,差点儿活捉金兵元帅金兀朮。金兀朮吃了亏,约韩世忠再战。韩世忠利用金人不习水战的弱点,封锁长江,擒获金兀朮的女婿龙虎大王。金兀朮不敢恋战,率十万大军退入江中的一条断港——黄天荡。
韩世忠仅用八千军队,将金兀朮的十万大军围困在黄天荡整整四十八天,歼敌万余,从此名扬天下。在“汉奸”的帮助下,金兀朮命金兵循老鹳河故道,一夜开凿一条三十里长的大渠,通到秦淮河,才得以逃回建康。韩世忠追至建康,以战船封锁江面。金兀朮张榜悬赏破敌之策,又在“汉奸”的帮助下,宋军大败。
绍兴四年(1134年),金与伪齐联合,南下攻宋。十月十二日,韩世忠率精骑驰往大仪镇,在一片沼泽地将兵马分为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准备迎击金军。十三日,金将挞孛也等数百骑直趋扬州附近江口,进至大仪镇东。韩世忠亲率轻骑挑战诱敌,将金军诱入伏击区。韩世忠命精骑包抄合击,并命背嵬军各持长斧,上劈人胸,下砍马足,金军陷于泥淖之中,伤亡惨重,金将挞孛也等二百余人被俘,其余大部被歼。
岳飞父子被捕入狱之后,朝中上下无人敢言,韩世忠面见秦桧,质问岳飞父子何罪。秦桧答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斥道:“‘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好友劝他,得罪秦桧日后难逃报复,而韩世忠却说:“今吾为已而附合奸贼,死后岂不遭太祖铁杖?”岳飞父子被处死后,韩世忠辞官不做,不问世事。卒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
中兴四将的最后一人就是岳飞(见本书“尽忠报国的岳飞”)。
南宋史官章颖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里面没有了韩世忠、刘光世,多了两个新面孔——李显忠与魏胜。
李显忠,本名世辅,南归宋廷后赐名显忠。绥德军青涧(今陕西青涧)人。金人攻破延安时,李显忠和父亲李永奇被俘。金兀朮以李显忠艺高形伟而授以承宣使。李显忠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心南归报效宋朝。金元帅撒里喝来到李显忠驻地,李显忠设计捉住了他,本想将他作为南归的礼物。
可是到了洛河岸边,船没有到,金兵却追了过来。李显忠知道没法带走撒里喝,于是将撒里喝带到一处高坡之上,与他折箭为誓:李显忠放撒里喝回去,但是撒里喝不得伤害同州百姓。可是李显忠在撒里喝同意之后,就将他推下了山崖。然后派人通知父亲李永奇赶紧带家眷逃走。结果李永奇被追兵赶上,一家二百余口皆遇害。
李显忠逃到西夏。西夏那时与金国不和,李显忠生擒久为西夏之患的金将“青面夜叉”而归。夏主十分高兴,命李显忠率兵攻金。但西夏有人不服李显忠,怀疑李显忠会归顺宋廷,便率王牌骑兵“铁鹞子”袭击李显忠。李显忠大破“铁鹞子”,自此四方臣服,十几日内招募兵士上万人。李显忠带着这支部队,二话不说就投奔了宋军。
此后,李显忠多次大败金军,并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在完颜亮进犯淮西的战役中带军渡江,奋力杀敌,将淮西州郡全部收复。此次战役使宋廷转危为安,李显忠一战成名。宋孝宗即位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会师,收复宿州。这场胜利震动中原,被认为是十年来未有之大捷。淳熙四年(1177年)七月,李显忠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魏胜,字彦威,宿迁(今江苏宿迁西南)人。他出身农家,早年曾做过弓箭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魏胜聚众三百起义抗金。他说:“现在金人南侵,风头正盛,绝对想不到我们敢主动出击。这正是我们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于是他率领这支仅有三百人的队伍连夜渡过淮河,夜袭金兵,一举攻克涟水城。进城之后,他对城中百姓说:“你们甘愿做亡国奴,还是奋起反抗,收复失地?”
百姓深受鼓舞,加入魏胜的队伍,称为“忠义军”。魏胜带领忠义军,声东击西,假装从海上登陆,又叫部下在海州城四面广树旗帜,用疑兵之计,骗过了海州守将;同时利用海州城中百姓对金的仇恨,劝说百姓打开城门。守城百姓欢天喜地,不但打开城门,而且领着魏胜攻打州衙。就这样,魏胜智取海州,乘势收复附近州县。八月,魏胜率军解救被金兵包围的苍山义军,打退金军。此后他屡败金军,被任命为海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制。隆兴二年(1164年)十一月,金军偷袭清河口,魏胜因敌众援绝,苦战阵亡。